第(2/3)页 朱平安似乎听不到众人的声音,看不到众人的感情变化,继续站在那奋笔疾书,将剩下的诗句一气呵成: “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” 朱平安最后一笔落下,旁边的冯山水似乎也颇多感慨,将全诗重新读了一遍。 俏立台上的女校书目光灼灼的看着朱平安,已是泪流满面。 p; 此词简直太适合这种风花雪月场所了,全文以一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锦衣郎。起句非常新奇,本来两情相悦,恨不能朝朝暮暮,然而如若知道迟早分离,倒不如保持“初见”时那种若即若离的美好。然后描绘变心的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无端被弃的一方首先变心,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可见一斑。之后,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,谴责薄情郎虽然当日也曾订下海誓山盟,如今却背情弃义! 最后只能道一句,人生若只如初见。 全诗读完,大家感情复杂,这绝对是一首能流芳百世的诗词,可出自一位毛都没长齐、不知情为何物的少年郎之手,怎么看怎么让人怀疑。 被触动心弦,难以自已的女校书墨儿,此时泪水已打湿了所带面纱,盈盈向朱平安一拜。 有人第一时间看到了女校书的动作,在女校书感激的话尚未出口时,抢先一步将质疑向朱平安说了出来。 “这诗是你自己做的吗?” 朱平安放下手中的毛笔,看了一眼那人,微微笑了笑,反问道,“难不成是你做的?” 那人语结,怔了片刻,复又言之凿凿问道,“你不过十三岁少年郎而已,焉能做出此等爱恨情仇的人生感悟?” 不少有同样疑问的人,不由附和。 朱平安微笑依旧,轻声问道,“想听真话还是假话?” 那人毫不犹豫,“自然是真话。” “真话便是,我没吃过猪肉,但却常见一群肥猪呼啸山野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