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11章 金友玉昆(一)-《大明望族》
第(2/3)页
沈沧倒是放心沈瑞,只吩咐他自己想法子应对。
沈琰兄弟是为了解决后患之忧,可沈沧显然是坚持不许他们兄弟归宗,剩下的就要靠沈瑞去说了。
沈瑞苦笑,谈判么?对方底线自己心中也有数,可要是想要做成这“买卖”,却不是口头协议就能成的。只有尚书府这边永远压着,那边才会服顺。
沈琰已经是举人,自己才是秀才,为何觉得时间又不够用了?
*
夕阳西下,漫天云彩。
乔三老爷心情满是阴郁,出了乔家老宅,他回头望了望,叹了一口气,对乔二老爷感概道:“一直当大嫂是个明白人,没想到她竟然是这样性子!家门不幸啊!”
乔二老爷脸色也不好看,心疼自己掏的那份银子。
乔大太太既有心要敲一笔银钱,怎么会只逮住乔三老爷、拉下乔二老爷?
乔二老爷有心不管,又不敢去赌,开始时只能咬着牙说没钱。
反正他是庶子,一直没出仕,年前分家时不过分到一个铺面、半个庄子、一处南城三进宅子。乔家的庄子多是做了祭田,不分产,剩下两个小庄,拢共就二十几顷地,长房独占了一个小的,二房、三房平分了另一处。
像乔大老爷、乔三老爷因是嫡子,还分得了乔老太太名下其他两处庄田。
乔氏听了,当时并未说什么。乔三老爷倒是体恤乔二老爷,还帮着他说了不少好话。
不过等到招待完两位小叔子午饭后,乔大老爷就鼻孔朝天地出来了,手中拿着一页纸,上面列的正是乔二老爷这些年添的两处铺面、两处典给外地商贾的城下坊宅子。
乔二老爷虽矢口否认,可乔三老爷还是变了脸色。
乔二老爷憋闷的不行,这个时候就是想要揭破乔大老爷夫妇做局也晚了。
凭着乔大太太这贪财的性子,乔二老爷真怕将她逼急了,她不管不顾为了那笔嫁妆去劝乔氏大归。
不过他既做了半辈子买卖,论起讨价还价来,旁人就是不及。
“妹妹真要回家,万没有只长房奉养的道理。同样道理,即便妹妹真将嫁妆带回来,长房为防物议,也不该独占。其中有些是老太太嫁妆,当大哥与三弟均分;至于陪嫁出去的祖产,则理应三家均分!大哥、大嫂、三弟,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?”乔二老爷振振有词道。
乔大老爷夫妇与乔三老爷都听到愣住了。
乔三老爷后知后觉,终于醒过味来。
是啊,就算长房死皮赖脸地非要从沈家讨要嫁妆回来,那也不是长房的钱财。凭什么为了安抚乔大老爷,就要二房、三房掏银子?
乔大老爷心中算计了半天,本当能发一笔大财,却是被乔二老爷揭破美梦,不由恼羞成怒道:“我不管你们分不分,反正我那份是一文银子都不能少!哼,都穷的喝西北风,还要面皮作甚?你们舍不得脸来,我可没什么顾及的!”
他越想越是这个道理,越发“理直气壮”。
乔二老爷也冷了脸:“哦?那大哥什么时候去?告诉弟弟一声,弟弟也随着大哥一道过去!”
乔大老爷扬着下巴道:“赶早不赶晚,明儿一早就去!沈家人不是瞧不起乔家么?那就别想着再占乔家的便宜!妹妹是个不通世情的,嫁妆产业都是沈家那边的人打理,这三十年下来,只出息就能养活沈家人吃香的喝辣的了!”
乔三老爷气的不行,乔氏大归,嫁妆取回,这是两家断交。沈家的助力,难道只值几千两银子?这还真是穷疯了!
早年在江南时,常听同僚们提及“穷**计”这四字,当时他还不为然,觉得寒门中亦不乏高洁之事;可今日长兄长嫂的嘴脸,却是让他长了见识。
算计出嫁妹子的嫁妆,还能如此理直气壮,这大明朝也是独一份。
不过他也瞧出来,不能一味应和,要不然这夫妻两个只会越发肆无忌惮地贪婪。
“行!大哥二哥既去,就也别落下我,咱们兄弟齐心!”乔三老爷气呼呼地道。
乔大老爷为了故意给两个弟弟添堵,才附和妻子的安排出来做戏,本以为这两人会气得跳脚,没想到却这般“服顺”了。
他看了看这个,又看了看那个,不知这两人说的是真是假。
乔大太太见气氛越来越僵,忙打发乔大老爷出去。她是想要敲些银子,可不是真打算接乔氏大归。
等乔大老爷不在,气氛也没缓和下来。
乔大太太心中叹了一口气,她瞥了乔二老爷一眼,明白他是看透自己的打算,才死咬着不肯掏银子,还带着乔三老爷也反复。
“姑太太的脾气,不会只闹这一回。可长房的处境,你们兄弟也都看着的。你们几个侄儿都不是能支撑门户的,老爷又是个撒手掌柜的性子,里里外外恁地艰难!”乔大太太叹气道。
乔三老爷板着脸道:“分家时产业虽不多,不是有祭田做大头?怎么听大嫂的意思,竟是吃不上饭了?”
乔大太太道:“二叔、三叔,但凡日子好过,老爷也不会生这个念头……说句实在话,就算这回劝住他,那下回他再想起此事呢?他是嫡支当家,长兄如父,他要为姑太太出头,谁也挑不出理来!”
乔二老爷眉头皱的更紧,他可不想为了此事接二连三地被长房勒索。
乔三老爷脸色更黑,眼神冰冷。
乔大太太见了,心里一激灵,忙缓和了口气,柔声细语地道:“我的意思,是就这一回……若是能‘安抚’了老爷,就让老爷立个手书出来。以后姑太太那边的事,长房就此不插手,全由两位叔叔决断!”
说完,乔大太太也不去看两位老爷的反应,只低头看着茶盏。
乔氏的嫁妆单子,乔家本就留有备份,当年整整陪嫁了七十八台嫁妆,除了家具衣料首饰压箱银子这些零散的不算,田产铺面宅子就五处,早年并不值多少钱,可近年城里城外的地价翻了一番,这些产业如今能折银五、六千两。
要不是乔大太太知晓轻重,晓得自家儿孙在京城立足不能丢开沈家这个靠山,她都要跟着动心了。
第(2/3)页